煤企艰难前行的背后是过剩的煤炭产能。
4月23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正式启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煤炭产业无序过剩问题。《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全省有序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亿吨以上;此外,山西省今后5年原则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资源,不再新审批煤矿项目。
但是据多位了解山西煤企情况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要在山西实现煤炭去产能可谓难之又难。一方面,经过资源整合之后,目前山西境内年产9万吨以下的煤矿少之又少,“减法”标准如何设定尚未得知;另一方面,煤企的人员安置也会成为去产能过程中复杂的一个问题。
前述西山煤电所在地就生活着8万职工和十数万家属,而当地的生活服务业也大多以服务西山煤电职工为主。也就是说,如果出现裁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尽管如此,目前阳煤集团、晋煤集团、焦煤集团、潞安集团和西山煤电都已经分别下发了转岗分流、停薪留职、休假待岗等管理办法,以此进行降本增效,个别企业甚至已经出台了“转岗分流”具体考核指标。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2015年年初,阳泉、霍州等地的煤炭企业已经开始降薪,幅度从30%到50%不等。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拖欠工资的情况。截至今年2月底,霍州当地煤矿工人工资仅发放至2015年6月。
虽然西山煤电至今仍没有对外公布转岗分流的具体方案,但是白家庄煤矿春节过后已经开始分流安置职工。据该矿的管理层人士透露,此次转岗分流白家庄煤矿将作为试点煤矿,计划关掉南坑矿井,仅保留二号坑一个矿井。而整个煤矿2600余名职工,列入转岗分流名单的人员就有1300多人。
该人士透露,此次转岗分流的精神是“内部消化”。煤矿内50岁以上未达到退休年龄的,将实行内部荣养(相关法规是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职工本人自愿,企业同意,可以实行内部退养)。剩下的人员一部分建议在白家庄煤矿实业公司就业(即负责后勤保洁保安工作),另一部分则外包至效益好的煤矿打工。在白家庄煤矿记者了解到,正月初六过后已经有两批工人踏上了出外打工的道路。150人被送到了兴县斜沟煤矿,另外100人则被送到了柳林联盛集团(2015年5月,西山煤电集团被确定为托管联盛公司的主体)。
出租车救“煤”:把过剩的煤发成电,太原出租车全部换电动车
在省会太原,这场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行业寒潮不仅影响到了煤炭行业,其影响同时蔓延到了出租车行业。
一位太原的出租车司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春节前夕开始,太原的出租车明显运力不足。“大概2000辆出租车报废了以后没有车换,好几个我认识的司机都开私车出来跑滴滴了。”
1月20日,太原市汽车客运管理办公室(下称“太原客运办”)发布了《关于出租汽车更换纯电动汽车的通告》,其中提到“市政府决定太原市城六区出租汽车本次更新全部更换为比亚迪纯电动汽车(E5\E6)”,而这次更换工作从春节前便已启动。
去年12月,山西省政府和太原市政府分别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和投资协议,此次太原更换出租车便与此有关。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省长李小鹏出席签约仪式,王儒林指出,山西“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不可持续。该如何摆脱这种局面?王儒林表示,应发挥山西能源产业优势,“不仅要抓发电,把煤转化为电,更要抓用电,切实提高电力消纳能力。”
此前,山西省发布旨在进一步消纳过剩煤、增加发电产能、推动节能减排的“煤—电—车”战略,提出到2018年,山西将实现主干高速公路充电设备全覆盖;到2020年,基本实现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电动汽车市场保有量20万辆以上。
山西省经信委副巡视员樊文彬表示:“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走‘煤—电—车’发展之路,是山西经济转型的紧迫任务和现实需求,也是破解煤炭产能过剩、电力消纳困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了解,太原目前已建设完成30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主要集中在太原南部长风街一带。但比亚迪E6车型的续航能力为400公里,充电时间为两个小时,大部分司机跑300公里左右便需要返回充电,路程加上充电排队消耗的时间,原本的三班倒变成了两班,司机一天的营业额就因此减少了400~500元,有不少“的哥”已经考虑转行了。